澳林核心价值观“诚实”阐释——如何理解、践行坦诚
坦诚就是真诚、坦率。只有内心真诚,才能言行坦率。用真诚的态度,与他人坦率地交流,一般人是乐意接受的。生活中,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、慷慨激昂,可就是提不起听众的精神;而有的人虽然讲话不多,却掷地有声,让听众印象深刻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后者坦诚,他们了解人们的内心,能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,用对方的视角来观察问题、思考问题。因此,他们能感染人、打动人,赢得人们的高度认同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遭遇严重的政治危机。当他为竞选奔忙时,《纽约时报》却抛出抨击他在竞选中受贿的文章。舆论界一片哗然,尼克松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。为了赢得选民的信任,他选择了做一场演说。他在电视上发表了半小时讲话。在镜头面前,他采取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——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全部公开,从自己的家产,一直到他的欠债。紧接着,他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收支情况,连如何花掉每一分钱都告诉观众。他还告诉大家:“这次竞选提名之后,确实收到一件礼物,那就是得克萨斯州有人送给我孩子一只小狗。”当他讲完时,美国各地都响彻着欢呼声。之后,有100万人打电话、电报或寄出信件,从邮局汇来的捐款达6万美元,全国听、看这次演讲的高达6000万人。正是因为坦诚,尼克松赢得了竞选。那么,在工作和生活中,如何理解、践行坦诚呢?
首先,对人坦诚的核心是要指出你认为的问题。这样做的出发点,是为了帮助人。 宋代诗人曾巩与王安石都富有才华,两人在当时都很有名。曾巩只是听说王安石的文章写得好,并不曾与对方见过面,于是就很想去拜访他。有一次,曾巩听说王安石要到外地做官,就主动上门拜访,王安石也热情地接待了曾巩。曾巩夸赞王安石文章写得好,也坦诚地指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。王安石听后,也极为坦诚地说:“我这人一向对自己有清晰地判断,我既然这样写,肯定也有我自己的理由。”曾巩听到这话,非但没生气,反而极为高兴,说王安石为人坦诚,定能做个好官。后来,两人经常往来,成为忘年交。曾巩在与王安石结交过程中,敢于放下戒心,指出对方文章的不足,赢得了王安石的信任。王安石也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,最终两人结为好友。其实,人与人在沟通时最好的态度就是坦诚,说话直截了当、开诚布公、直奔主题。相较于那些面对问题遮遮掩掩、含糊其词的人来说,坦诚更能迅速而长久地赢得大家的好感。现代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,单打独斗难有作为。协作的前提是沟通。必须学会主动张开嘴巴,与周围的人沟通,沟通有助于我们摆脱原有思维定式,进入更广阔的天地,新思想、新方法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。西方有句谚语,“两人智慧胜一人”,智慧是彼此沟通的产物。卡耐基在一次讲课中讲了这样一件事:日本一位学者曾提出这样两个有趣的算式:5+5=10和5×5=25。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,假设有这样两个人,他们的能力都是5,那么这两人能力,加起来才等于10。如果他们互不交往,或虽然交往,但却没有坦诚的交流,那么他们的能力都不会有任何的提高,至多也就是5+5=10。如果他们坦诚地交流信息、互相协作,并有可能产生思想共振,使两种想法重新组合发挥出高于原来多倍的效率,就犹如5×5=25。有家电视台播放过一个节目:中国女足在世界杯足球赛上获得较好名次后,有记者向运动员提问:“你们此时的心情如何?是怎么想的?”一位运动员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我想最好能睡三天觉!”这样的回答真有点出人意料,但它质朴、真实、不做作,全场顿时爆发出一片赞许的笑声和掌声。如果这位运动员“谦虚”一番,讲一通“我们还有很多不足”之类的场面话,或许就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了。说平实的话,就要求我们平时说话时少用书面语言,少用形容词、排比句。当然,恰当的形容、比喻会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。所谓“恰当”,主要是指不偏离事实。
常言道:“心口如一终究好,口是心非难为人。”说真话,讲实话,是表达感情的前提,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他人好感的第一步。说真话,讲实话,也是降低交流成本的必然要求。一个人说真话,讲实话,就容易带动身边的人说真话,讲实话。反之,大家都不说真话,讲实话,有效的交流就不可能达成,决策就必然错误。英国作家哈尔顿曾问达尔文:“您主要的缺点是什么?”达尔文回答:“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,缺乏观察力,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。”哈尔顿又问:“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?”达尔文又答:“很用功,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。”听了这些回答,哈尔顿连声佩服。一是一,二是二,把自己的短板毫不掩饰地袒露在人们面前,而不是伪装成一个完人,这样坦诚的姿态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。 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,叶公就是一个典型的口是心非的人。做人千万不要学叶公。无论是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中,因为人的阅历、学识、性格等各不相同,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。但任何组织要做出决策,都要寻找共识,也就是要求同。如何求同呢?只有交流、沟通。所以,我们有了想法,就要直抒己见,不要藏着掖着,造成别人的误会反而不好;说出中肯的意见,对谁都有利。如果在与领导交往的过程中,始终戴着面具,口是心非,不说真话,讲实话,他就不会感受到你的诚意,不会理解你的真实想法,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。对你自己来说,这样的沟通不仅累心,而且因为领导不支持你,最后你什么也做不成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心口如一,实话实说呢?在工作中,我们往往面对上司时,略感紧张,内心多多少少存在压力。为何如此?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不自信。但是,相信自己比什么都重要。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: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!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,自己看得起自己。你自信能够成功,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,要想成功就要相信自己。自信心就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,它可以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。面对上司,我们也许距离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还差得远,但我们都应该相信“我是最好的”,无需羞愧、尴尬或压抑。只有真正做到自信,才能在向上司汇报、交流时做到坦诚。坦诚就是彼此敞开心怀,不设防,因此是相互的,对处理上下属关系来说更是如此。这就要求,下属要对上司坦诚,上司也应该对下属坦诚。因为,很多人既是上司的下属,又是下属的上司,要求下属对上司坦诚,自然也要求上司对下属坦诚。作为上司,最不坦诚的表现一是不懂装懂;二是话不说透,指令不明确,让下属去猜测;三是明知自己错了,却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。这样做,只会降低你的威信。相反,上司真正做到了坦诚,也就做到了平易近人,下属对领导的畏惧、忌惮感就会消失,自然就会做到对上坦诚。只要求下属坦诚,自己却成天一副高深莫测、高不可攀的样子,下属也不可能真正对你坦诚。
我们强调要坦诚地说话,这是否意味着说话可以不经脑子思考随便说呢?并不是。坦诚的前提是尊重交流对象,如果没有这个前提,就是“坦”而不“诚”,因为“诚”已经包含了尊重他人这一前提。所以,无论跟什么人交流,说话之前,你需要考虑一个问题:我说这话是不是以尊重人为前提?即便你的出发点是尊重人,为了别人好,也不要忘了,说话是一门学问,表达也需要“技巧”,坦诚地说话要分对象、分场合。也可以说,注重表达技巧也是为了确保你体现尊重人这一前提。在一次事故中,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,被送往医院治疗,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,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,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,想让他们下岗,老马当时没有表态,只是突然捧着手“哎哟哎哟”大叫。丁厂长忙问:“疼了吧?”老马说:“可不是,实在太疼了,干脆把手锯掉算了。”老丁一听忙说:“老马,你是不是疼糊涂了,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?”老马说:“你说得很有道理,有时候,我们看问题,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呐。老丁,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,那小吴和小齐……”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“弦外之音”,忙说:“老马,谢谢你开导我,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。”老马巧妙地通过类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,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,维护了团结,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达到了自己的目的。林肯当总统期间,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。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此人品行不好,所以一直没有同意。一次,朋友生气地问他,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?林肯说,我不喜欢他那副“长相”。朋友一惊道:“什么!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,‘长相’是父母给的,也怨不得他呀!”林肯说:“不,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的‘长相’负责了。”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,再也没有说什么。 很显然,这里林肯所说的“长相”和他朋友所说的“长相”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,道出了“这个人品行道德差,我不同意他做阁员”这句大实话,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,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。换个方式说实话并不是说你应该虚伪、狡猾,而是告诉我们说话要掌握一定的技巧,这样,不仅办了自己的事情,对方也感觉满意,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。说服他人时,有时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堆好话,但对方却无动于衷。这时,你就要改变策略了,如果从对方的利益出发,就比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。说话的技巧非常多,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,不过我们可以提醒大家注意两点:人的性格不同,有些人能够接受直率的意见,有些人却认为直率是对自己的冒犯。一般情况下,批评的话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,批评人的时候,要注意避免过于直接,要想把实话说进对方心里,让对方心悦诚服,欣然接受,就要学会委婉。交流的效果,取决于说话者自我的坦诚和对对方处境的考虑。很多时候,我们可以做到坦诚,但做不到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很让人喜欢,有些人却一张嘴就得罪人。比如办公室里谁都知道某人穿了一身搭配起来“惨不忍睹”的衣服。一般,大家都不会说什么,唯独张三好心地和某人说了自己的意见。张三说得很直白,把某人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。而张三呢?却没有感觉到对方的尴尬。从那以后,某人就一直和张三有些不对付。张三是一个有坏心眼的人吗?绝对不是!他实话实说的目的也不过是想给同事提一个醒,怕同事总这样搭配被人笑话。心思是好的,可是表达方式却有问题,结果就是好心办坏事。这就是说话不懂得委婉的结果。所以,我们都应该注意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。巧妙运用技巧,让自己的思想在忠实表达的前提下,使对方更容易接受。对此,有些人持否定态度,认为这种委婉与坦率有冲突。然而,坦率不应该成为我们抛弃委婉交流技巧的理由。诚实,首先是对自己的诚实,是自己对自己言行的负责任,而委婉的表达,正是一种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态度。不少人都有禁忌,可生活中许多人偏偏就不知道回避禁忌话题,这就难免给自己带来麻烦。当话题涉及禁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。要通晓一些社会常识性的禁忌。比如:婚丧嫁娶等场合有禁忌语不能说,少数民族同胞忌讳谈某些话题,女士一般比较忌讳别人询问自己的年龄、评论自己的长相等等。如果不注意禁忌,就会引起对方的极大反感,甚至爆发冲突。
浙江澳林控股集团简介
浙江澳林控股集团创立于2010年,此前在江苏、山东等地开发多个项目,是一家跨区域、跨行业发展的综合型集团公司,总部位于浙江杭州。澳林控股集团定位为专注于中小城市的“美好生活供应商”,主要业务包括地产开发和百货零售两大板块,同时还涉足电子商务、工程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,农业,教育等领域。
地产开发板块业务范围涉及专业市场、城市综合体、风情小镇、高端住宅、工业地产、田园综合体、文旅康养、智慧农贸等全行业、全产业链复合型开发运营,项目遍及华东、华北、中部、西南等地区。“城市会客厅”是地产开发板块主打产品,致力于满足中小城市市民的购物、休闲娱乐、会客交友等美好生活需求。该产品兼具商业和文旅功能,是各地著名的网红打卡场所,并已成为全国多个城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名片,深受地方政府和市民青睐。百货零售板块业务包括购物广场、大型超市,实行自营自采模式,其中大型商超将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的同时,为消费者节省每一分钱”为使命,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商品;澳林百货将引进高品质最前沿的时尚产品,以引领市场,为客户对美的追求提供最优的商品及服务。同时,澳林零售将实行100%无条件退换货政策。澳林零售一经推出,便受到大众一致好评与追捧,同时其经营理念也多次得到省市媒体的宣传报导。澳林控股集团是一家价值观推动的企业,集团积极践行“利他、诚实、用心、关爱、讲规则”的核心价值观,以“让城市更多彩·让生活更美好”为使命,长期深耕于中小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前沿。